當前位置:首頁 > 技術標準 > 水稻種傳病害防治技術
水稻種傳病害防治技術
文章來源:農(nóng)藥資訊網(wǎng)
作者:
2024/5/8 11:29:18
目前江蘇省大面積水稻即將進入播種期,,播前做好種子藥劑處理工作,,能預防和控制惡苗病、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及苗稻瘟、薊馬,、螟蟲等苗期病蟲害發(fā)生,,減輕后期防治壓力,,同時能增強種子活力,,提高發(fā)芽率和發(fā)芽勢,培育壯苗,。4月25日,,江蘇省植保植檢站發(fā)出通知,要求做好水稻種子藥劑處理工作,。
水稻上重點要防治的種傳病害是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,。這兩種病害可防不可治,一旦發(fā)病,,沒有有效藥可以防治,,會造成較大的產(chǎn)量損失,。在播種前用藥處理水稻種子,是預防這兩種病害最經(jīng)濟有效的措施,。此外,,水稻苗期稻瘟病、稻薊馬等病蟲害近年來在我省沿海,、沿江部分地區(qū)發(fā)生較普遍,,通過種子藥劑處理能減輕這些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水稻播前用藥處理種子,,具有很多優(yōu)點,。一是能有效控制水稻種苗期病蟲害,降低生長前中期病蟲害的防治壓力,。二是能減少農(nóng)藥使用量和藥液流失,節(jié)省用藥成本,、操作簡便,。三是種衣劑拌種包衣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發(fā)育,有利于培育壯苗,。
1 水稻惡苗病防治
近年來水稻惡苗病在機插稻和旱育移(拋)栽稻上發(fā)病較重,。惡苗病的主要癥狀是植株徒長、細高,,葉片發(fā)黃,,根系發(fā)育不良,生長后期發(fā)病,,下部莖節(jié)上生有倒生根,,枯死株上有淡紅或白色霉粉狀物。部分病株在移栽前就死亡,,如果在秧田期就發(fā)現(xiàn)田間有大量病株,,那么這種田塊的秧苗應該棄用,否則移栽到大田后病株會提早枯死,,即使不枯死,,也不能正常抽穗或結(jié)實,會造成較大的產(chǎn)量損失,。
帶菌種子和病稻草是惡苗病的初侵染源,,其中帶菌種子是主要侵染源。浸種時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菌萌發(fā)并侵染健康種子引起發(fā)病,,水稻生長后期病菌可進入穎殼內(nèi)使種子帶菌,。田間發(fā)病后,一般不會造成再侵染,,生長后期出現(xiàn)的病株大多由前期病菌侵染引起,。
用藥浸種預防水稻惡苗病,,可以選用“亮地”氰烯菌酯、乙蒜素等藥及其混配劑戊唑醇·乙蒜素,。包衣種子,,可以選用“禾琪”種菌唑、“十易”氟唑菌酰羥胺等藥及其混配劑或組合,?!斑m樂時”咯菌腈、“立克秀”戊唑醇,、噁霉靈等藥及其混配劑,,既能用于浸種,又能用于包衣種子,。戊唑醇為三唑類殺菌劑,,對水稻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用藥包衣水稻種子時用量不能過大(一般每100公斤種子推薦用純藥5~7克),,否則容易影響出苗率和出苗速度,。用于拌種或種子包衣防治惡苗病的混配劑產(chǎn)品有“勁護·佳”噁霉靈·精甲霜·氰烯酯、“利農(nóng)”氟環(huán)·咯·精甲,、“禾姆”甲·嘧·甲霜靈,、“頂苗新”甲霜·種菌唑、“亮盾”精甲·咯菌腈,、“入田”肟菌·異噻胺,、“豐樂金盾”精甲·咯·嘧菌、“玉勢”精甲·戊·嘧菌,、咯菌·戊唑醇,、咯菌·嘧菌酯等。近年來氟唑菌酰羥胺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上取得了優(yōu)異的效果,,赤霉病病菌與惡苗病病菌同為鐮刀菌,,該藥也能用于水稻惡苗病防治,目前主要將其與“亮地”氰烯菌酯或“利農(nóng)”氟環(huán)·咯·精甲混用,。
近年來,,我省絕大部分地區(qū)的惡苗病病菌已對咪鮮胺產(chǎn)生了高水平抗性,要停用咪鮮胺浸種,。另外,,《2023年全國農(nóng)業(yè)有害生物抗藥性監(jiān)測報告》中指出,水稻惡苗病菌株對氰烯菌酯抗性具有明顯的地域性,,黑龍江,、遼寧、安徽省水稻惡苗病病菌高水平抗性菌株占比50%~100%,抗性形勢非常嚴峻,;江蘇,、浙江、湖北省抗性水平相對較低,,抗性持續(xù)發(fā)展,。我們要關注氰烯菌酯的抗性問題,但目前我省水稻惡苗病仍可以用氰烯菌酯防治,。
2 水稻干尖線蟲病防治
干尖線蟲病在我省局部感病品種種植區(qū)發(fā)生有加重趨勢,。水稻干尖線蟲病的典型癥狀是從孕穗期開始,劍葉或其下2~3葉葉尖發(fā)白卷曲,,呈紙捻狀,,病健部界限明顯。苗期癥狀不明顯,,但也有少數(shù)在分蘗期顯癥,。
干尖線蟲病還會導致水稻出現(xiàn)“小穗頭”,這是非典型癥狀,。病株葉片上無典型癥狀,,但稻穗長度變短,谷粒減少,,穗頂部谷粒變小,外穎開裂,,米粒外露,,稻穗頂部縮小,呈塔狀,。
干尖線蟲在浸種時從水稻芽鞘縫鉆入,,附著在生長點、葉芽及新生嫩葉尖端,,隨稻株生長侵入穗原基,,孕穗期集中在幼穗穎殼內(nèi)外,造成穗粒帶蟲,。
目前用于浸種或種子包衣防治干尖線蟲病的藥有殺螟丹,,有條件的地區(qū)也可以試用氟吡菌酰胺或噻唑膦處理稻種來防治。
3 兼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
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混發(fā)的地區(qū),,可以將防治惡苗病的藥與殺螟丹混用,,或者直接選用混配劑。能兼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的混配劑,,用于浸種的有氰烯·殺螟丹,、“菌蟲清”殺螟·乙蒜素、氟啶·戊·殺螟等,。
4 兼防其他病蟲害
近年來苗稻瘟,、稻薊馬等病蟲在沿海,、沿江部分地區(qū)苗期發(fā)生普遍,結(jié)合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防治用藥處理種子,,能兼治這些病蟲害,。
兼防稻瘟病、立枯病,、爛秧病,,可以選用“入田”肟菌·異噻胺、戊唑醇,、“豐樂金盾”精甲·咯·嘧菌,、“齊美新”“亮盾”精甲·咯菌腈、“玉勢”精甲·戊·嘧菌,、“勁護·佳”噁霉靈·精甲霜·氰烯酯,、“利農(nóng)”氟環(huán)·咯·精甲、“頂苗新”甲霜·種菌唑,、噁霉靈等,。
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,可以選用噻唑鋅和三氯異氰尿酸,、氯溴異氰尿酸浸種,,或用咯菌·噻霉酮種子包衣。
兼防稻薊馬,,可以選用“半招凈”苯醚·咯·噻蟲,、噻蟲·咯菌腈、咯菌·噻蟲胺,、“邁舒平”噻蟲·咯·霜靈,、丙硫·咯菌腈·噻蟲胺、“優(yōu)帥”噻蟲·咯·精甲,、“奧拜瑞”戊唑·吡蟲啉等藥種子包衣或拌種,。
結(jié)合常規(guī)種子處理,示范應用噻呋酰胺,、氯蟲苯甲酰胺,、三氟苯嘧啶等非種子處理劑拌種,能防治前中期紋枯病,、稻縱卷葉螟,、螟蟲、稻飛虱,、稻薊馬,。
5 注意事項
在種子藥劑處理過程中,需要注意以下幾點。一是用準藥液濃度,,不能盲目加大或降低濃度,,確保防效和防止藥害。二是浸種時,,要浸足48~60小時,,可根據(jù)氣溫高低靈活掌握。一般日均溫在18~20℃時,,浸種60小時,;日均溫在23~25℃時,浸種48小時,。三是藥液要淹沒稻種,,袋裝化浸種時稻種裝三分之二袋,并時常翻動種子,,確保浸勻浸透,,浸后直接播種或催短芽播種。四是包衣種子時,,種子與藥液要充分混勻,,晾干后催芽播種或直接播種。